当前位置:首页 / 常见肾脏疾病患儿尿电导率的变化探析
经验交流 | 更新时间:2015-12-17
|
常见肾脏疾病患儿尿电导率的变化探析

微创医学 201505期 页码:685-686+693

作者机构:1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儿科,赣州市341000;2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赣州市341000

基金信息:作者简介:曾海江(1977~),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肾脏内科。

DOI:DOI:10.11864/j.issn.1673.2015.05.45

  • 中文简介
  • 英文简介
  • 参考文献
目的探讨常见肾脏疾病患儿尿电导率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肾脏疾病患儿96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选择全自动尿液分析仪UF-1000i完成两组研究对象尿电导率变化测定。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观察组患儿分为A1组(肾病综合征组)、A2组(肾小球肾炎组)、A3组(肾功能不全组)、A4组(紫癜性肾炎组)以及A5组(狼疮性肾炎组)。针对35例患儿于临床实施肾穿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B1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B2组(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B3组(膜性肾病组)、B4组(IgA肾病组)、B5组(IgM肾病组)、B6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组)以及B7组(狼疮性肾炎组)。比较各组尿电导率。结果在尿电导率方面,A1组、A2组、A3组、A4组以及A5组低于健康对照儿童明显(P<0.05);B1组、B2组、B3组、B4组、B6组以及B7组低于健康对照儿童明显(P<0.05)。B5组同健康对照儿童进行比较,在尿电导率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肾脏疾病患者,对其尿电导率实施测定,能够有效对小儿肾脏功能以及尿液浓缩功能进行预测,为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
  • ref

1929

浏览量

798

下载量

0

CSCD

工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