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两种术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论著 | 更新时间:2015-08-06
|
两种术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Efficacy analysis of two surgeries in the treatment of neovascular glaucoma

微创医学 200906期 页码:614-616

作者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

基金信息:广西区卫生厅科研项目(编号:Z2006153)钟珊(1971-).女,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激光在眼科的应用及青光眼病的临床研究。

  • 中文简介
  • 英文简介
  • 参考文献
目的探讨使用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以来在本院住院的38例(3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先用半导体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单纯行常规小梁切除术。两组术后均记录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t=20.44,P〈0.05),对照组眼压较术前亦明显降低(t=24.47,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6个月两组眼压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视力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16眼,与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5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虹膜新生血管均有不同程度回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出现前房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期前房变浅、引流管阻塞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作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1802

浏览量

794

下载量

0

CSCD

工具集